-
【2022年禹会区招商】禹会区 “涂山模式” 赋能乡村振兴:石榴产业的全链条创新之路
禹会区 “涂山模式” 赋能乡村振兴:石榴产业的全链条创新之路 一、产业升级:从种植基地到品牌经济 禹会区石榴种植面积达 2 万亩,年产各类石榴 1200 万斤。为提升产业附加值,该区注册 “涂山长青” 石榴品牌,通过标准化种植、绿色认证等措施,推动 “涂山石榴” 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。同时,延伸产业链条,开发石榴酒、石榴汁、石榴盆景等 20 余种产品,年综合产值超亿元。 二、产学研融合:科技赋能与品种改良 禹会区与安徽科技学院、省农科院园艺所建立长期合作机制,引进 “突尼斯软籽石榴” 等新品种 10 余个,推广水肥一体化、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,使石榴亩产提升 20%,优质果率从 50% 提高至 75%。2021 年,合作开展的 “石榴精深加工技术研究” 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。 三、营销创新:电商直播与认养经济双轮驱动 在销售模式上,禹会区引入电商直播、社区团购等新业态,与合肥百大集团合作开展 “涂山石榴” 专场直播,单场销量达 3 万斤,销售额突破 50 万元。同时,创新推出 “石榴树认养” 活动,通过微信小程序实现线上认养、线下管护、果实配送全流程服务,截至 2022 年 3 月,累计认养石榴树 2331 棵,带动村集体增收 13.5 万元,户均年增收超 2000 元。
2022-05-12
-
【2022年五河县招商】五河县生态循环农业 “四化模式”:绿色发展的乡村实践
五河县生态循环农业 “四化模式”:绿色发展的乡村实践 一、投入品减量化:化肥农药使用双下降 五河县深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,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、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,2021 年全县农作物化学农药使用量同比减少 10.63%,化肥使用量减少 2.02%,实现农业面源污染有效控制。某水稻种植合作社采用 “有机肥 + 绿肥” 模式,化肥使用量减少 30%,稻谷品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。 二、废弃物资源化:畜禽粪污与秸秆的循环利用 在废弃物处理方面,五河县构建 “收储 - 处理 - 利用” 体系,2021 年利用秸秆 79.6 万吨,生产商品有机肥 1.5 万吨,秸秆综合利用率达 92%;建成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 3 个,处理粪污 3.7 万吨,畜禽粪污利用率达 98.8%。某奶牛养殖场通过粪污沼气发电项目,年发电量超 500 万度,实现能源自给自足。 三、产业生态化:绿色种养循环与土壤治理 五河县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,遴选 283 户种植示范主体,创建示范面积 12.5 万亩,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,减少化肥使用量 6000 吨。2022 年,延续每亩 160 元的有机肥补助政策,对 14 万亩高标准农田进行土壤治理,预计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 0.2 个百分点。 四、机制创新化:政策引导与市场运作结合 为保障模式可持续,五河县建立 “政府补贴 + 企业运营 + 农户参与” 机制,对有机肥生产企业给予每吨 100 元补贴,对秸秆收储主体按每吨 30 元给予运费补助。同时,引入社会资本成立生态农业发展基金,2021 年累计投入资金超 5000 万元,撬动社会投资超 2 亿元。
2022-05-12
-
【2022年蚌山区招商】蚌山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:“四聚焦”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
蚌山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:“四聚焦”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一、聚焦双招双引:产业链精准招商成效显著 蚌山区创新实施 “驻点招商 + 委托招商” 模式,由县级干部带队赴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地开展招商活动。2022 年,成功引进奥源电子、航空发动机叶片等 7 个亿元以上项目,总投资超 50 亿元。其中,崧智智能装备制造项目从对接至签约仅用 45 天,刷新了项目落地速度。 二、聚焦产业集群:三大战新产业集聚发展 蚌山区重点培育新型显示、高端装备制造、新材料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,集聚诺菲纳米科技、富创通科技等 17 家核心配套企业。2021 年,三大产业产值同比增长 28%,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 55%,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。 三、聚焦头部企业:精准扶持培育行业龙头 蚌山区出台《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》,对首台套装备、科技研发等给予最高 500 万元奖励。2022 年,为海勤科技等企业申报项目资金 1600 万元,支持天成科技获评国家专精特新 “小巨人” 企业。目前,全区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3 家、省级 12 家。 四、聚焦服务优化:全周期保障项目落地 建立 “一个项目、一个专班、一抓到底” 的服务机制,为项目提供从签约到投产的全周期服务。例如,为航空发动机叶片项目协调解决用地指标、环评审批等问题,推动项目提前 3 个月开工建设。2022 年一季度,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 35%,增速居全市前列。
2022-05-12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